找到相关内容233篇,用时7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水流常急境常静——浅论日本茶道中的禅宗思想

    。  一、清净之佛心所在  禅是梵语“禅那”(Dhyana)的略称,译为维修,是印度佛教调心入定的方式,也是印度各教派共有的方式。禅宗是存在于各种宗教、各种宗派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静坐默想,灭...证入心空无物的状态,验证到本来清净无染的本心,就是达到了佛教的最高境界。在世俗各项活动中一样可以明新见性,都有开悟的可能。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形佛”十六字,认为念佛修忏读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73957741.html
  • 天台大师智顗的禅病对治理论

    小止观》更为深入、详细的禅定学入门书。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部相当独特的禅定学专著。   本书关于禅病的理论,略如下述:   (一)恶根发相   指行者过去未曾深种善根,因此在坐禅时善法不发相,唯觉...   《摩诃止观》是智者大师在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其中,在〈十乘观法〉的观病患境、观魔事境等处,都曾论及禅病问题。其中所述,比《禅波罗蜜》等书都要更为深入。兹择要略述如次:  (一)由四大合成的肉体...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4457982.html
  • 法学与佛学的对话

    宇宙人生所说的真理。今天我们的对话要谈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关系又如何呢?我们知道道德的基础是纯洁的思想,就佛教来讲,一乘顿教要求你的时候就应该以清净心、至诚心、精勤心、报恩心为日常生活的...活动当中,受了污染,行为受无明的障碍,佛教的目的就是要“令净赖耶识”。好似电脑一样,电脑受了病毒,就运转不灵了,就比较迟钝了,是吧?一旦你将电脑的病毒清除之后,电脑运转的功能就恢复起来了,对于我们...

    曲新久 李永军 杨佛兴 班文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3858470.html
  • 参悟佛教(1)

    译作“杀贼”、“不生”,达到了“无余涅槃”,是早期佛教者的最高果位,又谓之“应供”。  四果之说,更生动地反映了早期佛教浓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主义色彩,尽管这完全是宗教上的虚构。作为早期沸教最高位阶的...,佛教也经常把禅定当作聚精会神思考哲理、体得真理和对治各种非佛教思想情绪的基本条件,因此而得到特殊的重视。  禅定的“禅”,音译禅那,意译静虑、思维,原指“四禅定”。  “四禅”是诸定中最基础的一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3858733.html
  • 楚山绍琦与晚明的禅学中兴:以念佛禅为中心

    禅宗念佛思想中对有效性和实践性的强调。   主参禅究竟论者与主念佛究竟论者之间的不同侧重,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佛教修行方法的有效性的终极理据是什么?换言之,参究念佛禅怎样才能保证真正佛教方法的有效性,并最终到达超生脱死的修行目的?净土念佛作为通向往生极乐世界的直接径路,在净土信仰论者看来,当然是充分有效的选择,既有来自经验的例证(如大量往生传记可证),又有来自经典的根据;而且...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258907.html
  • 对2O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

    与“因果”之上的“有为法”,在小乘佛教 必须严格按照戒一定一慧的路径,以戒为首、由戒入定 、由定发慧。及至大乘佛教,“业力”被“般若”取代 ,所以特别强调“慧观”的重要性,反对僵化的、形式上的戒...佛教本觉、如来藏思想批判风潮 ,反省中国佛教“觉悟”与“戒律”之关联,有助于“使制与教相应,义共时而并立”。⑨  戒律是佛教的根基,也是活生生的弘法实践。以戒律为标准的,是正确修养的路径;而“无为法...

    唐 忠 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01559153.html
  • 杰仁波切著:杰仁波切读圣经——用善意打开沟通的大门(5)

    与四圣谛足以说明佛法的主要思想与修行,但我们必须在此提到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那就是慈悲。从佛教的最初期开始,慈爱与悲心便是佛法的主要精神,然而对于大乘来说,悲心则更为重要。在所有佛教徒都信奉上述...宏愿,这位菩萨的任务便是六度与四摄法。他(她)必须将这些当作生活的首要目标。对这位菩萨来说,宗教的并非只是生活的某个层面而已;而是,它必须是生活的本身。而它也成为生活的唯一需求。大乘佛教中...

    杰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1659398.html
  • 杰仁波切著:慈悲(2)

    西藏有一句谚语:“如果你过度高兴,不久就要哭泣。”这话表示我们认为的喜悦与痛苦是相对的,同时意指一切都是有限度的。佛教者的重点是保持心的稳定,不要太多起伏。世上有喜悦与痛苦,甚至有沮丧,但是,不要...这人是否得很好,是否得到了深刻的觉悟。如是,你一定会得到弟子,成为一位喇嘛。  度母是佛教中妇女运动的真实例证,她培养菩萨心,出于菩萨的动机,照顾那些努力获得正觉的人们,她发现成佛的女人很少,因此,...

    杰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1759400.html
  • 以提升精神境界为旨趣的佛教

    佛教讲"六境",是指基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之官能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之相互作用,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而由此引申出的"境界",则是指信仰践履中所达到的造诣深浅的...心无执着的境界,才是佛教种种法门所要达到的最高的解脱境界或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禅诗有助于对《心经》基本思想的理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5759443.html
  • 从“现代禅”到“净土宗弥陀念佛会”:一个宗教团体的转型

    ,为“中华民国现代佛教学会“举办之“南传、汉传与藏传佛教法门“联合讲座发表文章。  温金柯、陈方影 整理  1993 〈止观双运的修习法—现代禅道次第初讲〉,李元松主讲,现代禅 41期:2、3、7...理性的禅法,坚持“经验主义原则”、“对情欲肯定正面立场”与“不理会印度古老戒律”等理念。李元松依据个人修行体验制订教团之教义规范与修行次第,并提出改革传统佛教的主张,但是由于与佛教界在佛教经典诠释...

    罗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9.html